close

 

來我是這樣迷戀郭英聲------

網站上看見這段文字與郭英聲的作品, 我發現我是如此迷戀著

他的作品是那麼簡單卻沉重,像是無聲的情緒翻騰著。


236  
  無法形諸文字的感覺對我來說是痛苦的,那是一種寂靜卻聽得見聲響,凝視直至窒息
的生命呼吸,吞吐間,因為太過想望,輕敲耳傍的、撫慰膚隙的,皆以最折磨的熱情讓記
憶經由影像駐足,持續燃燒,並厚實了溫度......然而,最終不是歸空了無,而是那充滿孤
寂、冰冷卻又真實的人生異境。

  一月十五日,和一群好友到加力畫廊看郭英聲個展,個展展出「記憶中的風景」和「
隱藏的記憶溫度」兩個系列的作品,是郭英聲一九八零到九零年間旅歐、日的創作,加力
畫廊簡潔的空間,平整細緻的框裱,以及自然裸露的舊建築結構巧妙地牽引出那些看似隨
意,卻早已定格、放大的騷動氛圍,因而作者的浪跡在此有了最深刻的呼應。鏡頭前,隔
層濃霧,有著季節蕭索的荒涼,刻意洗黑、曝光不足,反而極盡黑白照深邃蒼茫的美感,
鏡頭後,反映作者當下心象的,是一顆為焦慮尋求寄情,在無垠盡頭找尋出口的心,心境
之轉換,在最重要的時刻留下極為珍貴的切片。

  關於心境的轉換,二月份以郭英聲個展為封面故事的印刻,有篇張正霖評郭英聲作品
的文章(筆者註:《原點--讀郭英聲》),提出了有趣的影像思考,他說:「郭英聲似乎
慣於藉由兩種景象呈現他的憂傷詩學:一是自我封閉的空間,一是無垠開放的空間。意境
一樣的寂靜。......這兩種空間在郭的作品中是沒有連結點的,甚至不存在由封閉空間轉向
開放空間的圖像,這是否隱喻著作者的心境,總是在這兩種狀態中擺盪?」

  我們無法推知創作者真正的內心思維,但一些近景和框景的構圖,的確讓我想起自己
執著的眼睛,宛如孩子氣的任性與固執,好奇與失落,那樣地盯著某個角落,被人輕易經
過的一隅,就在那寧靜單一的律動中,轉移到下個視線的希望......,不過,每一次成長或
許多少帶著些許的滄桑與感慨,攝影家張照堂就曾說,人年紀大,免不了往開闊的地方看
,而活著就是嘗試的一天 (3/6 Epson座談),郭英聲寂寥廣闊的無聲之境,似乎為沉重
卻又需灑脫看待的人生歷程,做了一次最佳的詮釋。

  這期的印刻透過賴香伶與郭英聲的對談,還介紹了他的創作動機、六七零年代的時代
氛圍與藝文滋養、郭對攝影與自我主體追求的看法,及一些藝術評論和創作歷程的淺談,
此外,展覽的作品也幾乎悉數刊登,這些對於一個駱以軍所稱之的經驗匱乏者的一代,是
一次內心難得的深沉觀照,雖然沒到過作者所攝的那些地方,沒經歷過那樣禁錮封閉的年
代,不置可否地它卻使我想起了過去孤獨憂鬱的時刻、沒有出口和方向的莫名焦慮、求學
時代那些神秘、叛逆有點理想性的小小聚會......,原來,影像疏離的背後,注入的是--
更多的自己。


untitled54  

 

>>以下照片和第一張照片摘錄自二零零九年二月份印刻雜誌

http://being1118.pixnet.net/blog/post/24470902-%E6%9B%B4%E5%A4%9A%E7%9A%84%E8%87%AA%E5%B7%B1%E2%80%A7%E9%83%AD%E8%8B%B1%E8%81%B2%E5%80%8B%E5%B1%95 

以上文章出處

 

 

 

 位於內湖一帶,當時郭英聲去整脊時出來看到所拍的。

 PV_F_GUOYINGSHENG060  

 

郭英聲 街上一角 
藝術家自藏 / 藝術創作 Artwork / 其他 Abstract / 攝影類 Photography

街上的一角,上面的圖案不知道是什麼…要說是怪物也行。

 PV_F_GUOYINGSHENG254  

 

郭英聲 街上一角 
藝術家自藏 / 藝術創作 Artwork / 建築裝潢 Architecture / 攝影類 Photography

這很有意思的是郭英聲今年(2009)拿來做圍巾圖案,結果非常漂亮。全部是郭英聲自己特別研究與廠商一起合作出來的。


PV_F_GUOYINGSHENG088  

郭英聲 渡海 
藝術家自藏 / 藝術創作 Artwork / 表演藝術 Performing Arts / 攝影類 Photography

郭英聲有一年在台灣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合作過,最厲害的部分是全部用布表現出海的狀況,訴說先民從中國大陸來台開拓,是很重要的一個作品。非常有意義的理由是─他發表這隻舞時,剛好中美斷交。有一種民主主義的舞作,在當時引起非常大的民主向心力。郭英聲聽說當時最後請大家用右手抓起隔壁不認識人的手,所有人緊緊握住,有一種團結的味道。

PV_F_GUOYINGSHENG246  

 
郭英聲 陳季敏的圍巾、飾品照片 
藝術家自藏 / 藝術創作 Artwork / 其他 Abstract / 攝影類 Photography

有一年要拍攝一系列的圍巾、皮包…等,當時郭英聲堅持要用裸體模特兒。剛好又是創立20年當時找回在外面租出去或賣出去的禮服,借回來用這種方式表現與拍攝。國際上第一次有服裝設計師把衣服擺在地上展覽,之後郭英聲還做了許多概念的東西,比如說小禮服在水裡面有小魚與琉璃。中間是木板那是一個概念,因同一季的東西需要用同樣的手法延續下去。
﹝JAMEI CHEN collection 2008﹞

PV_F_GUOYINGSHENG257  

 

http://www.wretch.cc/blog/dengmomo/7944691

 郭英聲與陳季敏

 

 

 


郭英聲。1950年出生於台北。未滿周歲便隨父母移居東京,童年在自己一個人的孤獨中度過。以獨特的「心象」攝影,展現內在世界的景觀,寂寞是作品中永遠的基調。作品曾刊載於歐洲、美洲、亞洲重要藝術、攝影、新聞、人文、流行雜誌,如《Newsweek》、《Asia Magazine》、《The Sunday Times》、《L’Express》、《Zoom》、《Playboy-an interview》、《Photo Reporter》、《Arts》、《Image》《Photo》、《Vogue》、《Asahi Camera》、《Photo Magazine》、《Ballet Internation》、《PhotographersInternational》、《Esquire》、《Commonwealth》、《People》、《Elle》、《Harper’s Bazaar》………等,並經歷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父紀念館審議、諮詢及典藏委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局、嘉義市文化局、雲林縣文化局、高雄市美展、台灣省美展、全國美展、新聞局金鼎獎、文建基金會西雅圖交流展、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家文藝創作獎、國家文化藝術獎、朱銘美術館攝影獎、台北攝影節新人獎、台北美術獎、高雄美術獎、統一盃攝影獎、吳三連文藝創作獎、文建會甄選國際藝術村駐村計劃等重要藝術獎項及美術補助類評審委員。

1950 生於台北
1970 「現代攝影三人展」/精工舍畫廊/台北
1971 視覺藝術群「女」展/凌雲畫廊/台北
1973 視覺藝術群「生活」展/中華藝廊(發表階段性代表作品「熨斗」,及16mm實驗電影
   「老屋」)台北
   應邀為初創的「雲門舞集」造像/台北
1975 赴法國‧巴黎學習、生活、創作
1979 由Galerie Crèatis代理製作限定版簽名作品/巴黎
   個展/春之藝廊/新象藝術中心主辦 (首度引進國外攝影作品簽名限定版制度)/台北
1981 個展「攝影筆記」/春之藝廊/台北
   「蒙浩殊」當代藝術沙龍/巴黎
1982 個展 「couleurs non stop」/Canon畫廊(此次展出40幅彩色作品,由Mr. Michel Fresson製
   作)/巴黎
   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贊助於日本製作、出版「台灣映象」攝影集/東京
   「當代藝術家紙上聯展」/巴黎現代美術館主辦/巴黎
1983 個展 「Images of Taiwan」/Canon畫廊/東京
1984 吳三連文藝獎第一位攝影獎得主/台北
   作品由Look攝影經紀公司代理/巴黎
1986 「吳三連文藝獎美術類得主聯展」/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台北
   應邀為顧正秋女士的國劇藝術「回顧」造像/台北
   往返於台灣、巴黎兩地,專事攝影創作
1992 四十二歲生日後,選擇台灣做為創作的故鄉
1993 個展「寂境」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個展/雄獅畫廊/台北
   個展「郭英聲1973-1993」/新生態藝術環境/台南
   「亞洲藝術博覽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
   作品由新生態藝術環境代理/台灣
1994 「中、港、台當代攝影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
1995 個展「草」/台北攝影藝廊 (個人創作歷程中,首度黑白個展)/台北
   個展/新生態藝術環境/台南
   出版個人攝影專集「郭英聲1975-1995」
1996 台南-現象/台南市吳園
1998 「吳三連獎藝術成就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2000 「看見台北─城市百年攝影藝術展」/台北市政府主辦
2001 「風中舞影」/新竹市立演藝廳
2002 參與策劃郎靜山先生「舊影懷蹤」典藏攝影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海洋錯合-歷史的物殖」──台灣當代藝術家澳門交流展/澳門婆仔屋藝術空間
2003 「又見V-10視覺藝術群三十年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首次發表觀念影像作品-母親.與我記憶中的風景
2004 參與 美麗新世界-海安路藝術介入計畫/台南市政府都發局
2006 超-現實當代影像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
   老行業的故事-藝術家的浮光掠影特展/台北故事館
   「彼岸.看見」台灣名家經典攝影大展
   首次發表“ 隱藏的記憶溫度 ”系列作品/北京中國美術館 、上海圖書館
   THE CHINESE PEN 當代台灣文學選譯作品專題報導
   開始定期於Vogue雜誌中文版Photographer專欄中論述及探討當代重要流行影像風格,分享
   個人美學經驗。
2007 「影像就是力量-推動台灣攝影博物館成立暨義賣募款攝影聯展」/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
   心TIVAC
   策劃服裝設計師陳季敏2007秋冬發表會及20年作品經典展演/華山文化園區
   為個人首次非影像主題之大型策展,以概念、裝置及行為藝術方式呈現,並以單幅作品於
   400坪獨立空間用裝置方式展出。
   出任JAMEI CHEN品牌藝術總監
2008 「The World Photo Book 攝影家的書 攝影家手工書聯展 」/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TIVAC
   「拜拜的故事」特展/台北故事館
   「藝象台灣-吳三連獎藝術成就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策劃服裝設計師陳季敏2008「看見.經典」秋冬展演/台北市小巨蛋冰宮
   明報週刊於台灣創刊後,定期於影像專欄「大師的眼睛」發表作品
   個展「The viatas of my memory記憶中的風景」Inart space/台南
2009 「INK印刻文學誌」影像藝術家封面人物特集
2010 上海世界博覽會台北視覺藝術代言人
   台灣攝影Bazaar聯展/台北公民會館
   中國LIFE MAGAZINE生活月刊作品專題報導
   與英國設計師Anya Hindmarch跨界合作三款限定版影像包,Anya十月特地從倫敦飛台灣與
   郭英聲見面,共同對外宣傳
2010 參與北投臨時美術館展出,為個人首次社區性概念展出
   策劃服裝設計師陳季敏2010「流浪基因」秋冬展演/台北市華山1914文化園區
   受邀與美國New Balance品牌合作,提供作品與日本、韓國兩位藝術家共同在亞太地區巡迴
   展出
   受邀至日本東京出席New Balance品牌記者招待會,與New Balance M150 Tricolor 系列影像
   於表參道展出,接受日本媒體專題報導
   第二屆2010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1 受邀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兔年「感動生肖」創作展
   兩岸攝影藝術交流展/中國廈門
   百年身影[時代之眼]聯展/台北美術館
   台北市文化局台北攝影中心開幕聯展/北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reen C. 的頭像
    Shireen C.

    Shireen's home

    Shireen 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